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告别遵义县迎来播州区 遵义市播州区正式挂牌

遵义日报  2016-06-07 09:11

[摘要] 2016年3月,国务院对贵州省人民政府提交的《关于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作出了批复:同意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同意将原遵义县的山盆镇、芝麻镇、沙湾镇、毛石镇、松林镇划归汇川区管辖。同意将原遵义县的新舟镇、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划归红花岗区管辖。

今年3月20日,国务院对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府呈〔2015〕31号)作出批复,同意撤销遵义市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管辖的新舟、虾子、三渡、永乐、喇叭5个镇划归红花岗区管辖;原遵义县管辖的山盆、芝麻、沙湾、毛石、松林5个镇划归汇川区管辖。调整行政区域后的遵义县改设为遵义市播州区。
6月6日,遵义市播州区正式挂牌,遵义县从此成为历史。曾经的遵义县发展成就怎样?为什么要撤县设区?为什么叫播州区?新区的成立会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一一进行了探访。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会议会址 (王伟强摄)。

千年古县谱写辉煌成就

遵义县先民自古就生活在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春秋战国时期,黔北出现了一个以鳖为图腾的部落联盟性质的社会组织——鳖国。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在鳖国地置鄨县,从此遵义县这片土地进入了中央版图。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遵义县见诸史册。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勤劳智慧的遵义县先民在这片沃土上耕耘、生活,广泛吸纳中原、巴蜀、齐鲁、江浙等文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晚清时期,甚至出现了“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遵义”之说,当代国学大师钱仲联甚至认为“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遵义文明由此可见一斑。1935年,中央红军三进三出遵义县,历时45天,并在这里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由转折走向辉煌,遵义更因此而蜚声世界。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崛起的省级苟江经开区一角 (王正庆摄)。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及其省、地(市)、县党组织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同样为遵义县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这片地处黔渝经济走廊带上的沃土,凭借党和国家的英明政策、上级党政的关怀、优良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和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的勤劳智慧、务实创新,进入历史上空前迅猛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年来,遵义县人民在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提高“四个比重”,深入推进“四大战略”,全力加快“四区”建设,着力打造“四个城市”,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县域内,苟江、和平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迅速崛起,保利未来城市、易九国际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速推进,枫香九丰、石板乐意等17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速,苟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基本建成,杭瑞高速、巷三公路、南楠公路等建成通车,“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星罗棋布,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均衡发展,全县呈现出新型工业化态势喜人、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成效明显、旅游产业化风生水起、第三产业活力迸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等喜人景象。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黔北记忆 (陈代斌摄)。

据统计,十二五时期,遵义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29.8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14.1亿元,年均增长17.3%;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9:45:34.1调整到19.8:47.5:32.7;财政总收入从14.59亿元增加到36亿元,年均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从7.68亿元增加到19.21亿元,年均增长20.1%;工业增加值从50.2亿元增加到116.38亿元,年均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09.33亿元增加到610亿元,年均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0.35亿元增加到66.59亿元,年均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193元增加到26522元,年均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03元增加到10874元,年均增长13.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特别是在城镇化方面,遵义县城镇化率达53.08%,城市建成区已与遵义市中心城区连成一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发展建设成为遵义市副中心城区。古老文明、与时俱进、协调繁荣的遵义县积聚了腾飞的潜力。

正因这些发展成就,遵义县先后荣获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产业百强县、创先争优先进县、文化先进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县、中国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省同步小康创建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四届蝉联)等荣誉称号。2015年,遵义县被评为县域经
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市),位列第27位。

撤县设区 华丽转身

遵义市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发2号文件中,将遵义定位为既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城市,又是连接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重要经济走廊上的节点城市。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白腊坎立交桥 (朱小松摄)。

做大做强遵义市,以工业化、城市化推动遵义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形成以遵义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黔北经济强区,符合贵州确定的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发展战略,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的重要一环。

随着近年来遵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遵义市的行政区划格局对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制约已逐步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遵义县与遵义市辖红花岗、汇川两城区的行政区域格局配置不合理;两城区与遵义县的行政区域格局不利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建设发展;遵义县现行的县级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播州土司杨辉墓出土陶俑。

遵义市通过对现行行政区划合理调整,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增强经济实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遵义县东部、南部和西部21个镇乡成为一个新的市辖区,与中心城区联为一体,能加速黔北地区大中城市的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使之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相适应,更有效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又有利于遵义中心城区南北呼应,使遵义的经济发展与重庆甚至东南沿海相联系,充分发挥遵义市中心城区带动镇乡发展战略,加快遵义乃至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助推贵州加速发展。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九丰现代农业园区(赵昶摄)。

遵义县撤县设区为什么以“播州”为区名,原来这是遵义历史文化的延续。“播州”是遵义古称,这一地名前后存在了961年,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以废郎州的六县地置播州,这是史书上次出现播州之名。这一地名和行政建制称谓一直延续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州实行改土归流后,废播州宣慰使司,将播州析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别隶属四川和贵州布政司。宋元明代,播州土司是雄强西南的大土司,在中国土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遵义县境便是古播州首府所在地,是宋元明代统治中心。遵义县古属播州,位于“播州腹里”。播州从唐代至明末存在近千年,遵义县是播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罗氏、杨氏先后统治播州,杨氏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起,世袭统治播州725年,传27代,袭任者共30世,播州若干历史大事发生在遵义县,影响广泛深远。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石板水泊渡水库(唐正摄)。

历史学者介绍,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以朗州地置播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播州改播川郡,十六年后恢复播州之名。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播州土司杨邦宪纳土降元,置播州安抚司,领有县地。当时遵义县境的政区名称为“播州军民都镇抚司”。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播州归附,仍置播州宣慰使司,改元朝设立的播州军民都镇抚司为“播州长官司”。明代播州长官司地即今遵义县境。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朝廷平定播州,次年改土官为流官制,分播州地置遵义、平越两军民府,以原播州长官司地设为遵义县。历史学者一般以遵义为播州故地的代称,辞书释古播州,均注明在今贵州遵义。播州区成立前的遵义县,地域占明代播州长官司一半以上土地,且是古播州辖境中两次冠以播州之名的基层政区,县境大批碑碣墓志和出土文物都刻有“播州”字样,流传的大批山歌、戏文、唱本、故事传说、家志族谱中都有不少播州史事,遵义县与播州历史渊源深厚,遵义人民对播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情感,遵义县撤县设区更名播州区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历史上前后存在了961年、淹没了416年的播州如今正式归来。
站在新起点 迎来新发展

遵义县改设市辖播州区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遵义市中心城区统一安排,能消除城市建设管理因“县”和“市辖区”体制不同带来的行政管理障碍,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的统一管理和城乡统筹发展力度。

划出去的10个镇乡,能促使红花岗和汇川两城区分别获得东、西两翼扩展城市建设的广阔空间。而播州区将逐步形成以南白、龙坑两镇为中心,带动周边镇乡快速发展的经济结构形式。播州区下辖南白、龙坑、鸭溪、乌江、石板、新民、苟江、三岔、三合、尚嵇、茅栗、团溪、铁厂、西坪、龙坪、乐山、马蹄、泮水、枫香、平正、洪关,共19个镇2个民族乡、176个村(居)、3364个村(居)民组,总人口87.79万人,国土面积2510平方公里,是遵义市下辖三区中人口多、地域广的大区。据介绍,播州区成立后,遵义市市辖区人口将超过200万,市辖区面积将会扩大4倍,超过5300平方公里。古老广袤的遵义县结束了使命,翻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目前,播州区南白镇和龙坑镇的城区建设已经连为一体,城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距遵义中心城区4公里。随着城镇规划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全面发展,将形成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城市型产业。南白、龙坑逐步与遵义中心城区融为一体,构建起遵义中心城区南部十里长廊新兴城市。

播州区 遵义县 发展

县城鸟瞰 (唐正摄)。

播州区成立后,遵义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和空间拓展能力将更加凸显,必将加快遵义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并带动黔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播州区也必将发展加速,人民普遍受惠。
面向未来,播州区将高规格、高水平、高速度推进城市建设,以东跨北接为导向,紧扣“五大组团”发展,实现“产、城、景”一体,铁、公、机联动,村、社、园统筹,文、教、医配套,高标准做好新城区城市规划,高水平建设新区。同时,播州区将坚定不移发展工业经济,将工业经济、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立足大城市视野,完善、升级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做优物流商贸和旅游两大支产业,走出发展新路,让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互利共赢,让全区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更上台阶。

告别遵义县,展望播州区。当前,崭新的播州区正逢遵义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承载着遵义县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禀赋、便捷的交通区位、丰富的人文历史、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播州区,必将在中央、省、市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大战略中争当排头兵,推动新区快速发展,谱写播州新的辉煌。

遵义房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