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冉冉升起的“黔北明珠”

遵义日报  2012-12-19 09:52

今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建区20周年华诞。20年,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片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繁华的现代都市,高低不平的丘陵上建起了一片片现代化厂房,宽阔马路川流不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规划科学、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的经济开发区在这里迅速崛起。

今日的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辖区面积703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2.53平方公里,建成区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45万人,辖6镇3个街道办事处、95个村(居、社区)居委会,聚集国内外两千多家企业。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进步先进区等6张名片。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8月成立以来,按照“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改革开放”三位一体的办区宗旨,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步入持续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从1998年的12.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7.4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产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4357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92亿元,年均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由7.03亿元增加到70.4亿元,年均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4.6亿元增加到62亿元,年均增长14.2%。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区国民经济结构得到逐步优化。2011年,在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7%、51.1%、45.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小幅上升。人均GDP由1998年的12469元增加到2011年的30977元。2011年,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8.7%,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达到建区以来历史水平,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的位次靠前。

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在中央连续9个一号文件聚集“三农”问题的政策指引下,20年来,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一是主要农产品成倍增长。2011年全区粮食总产量60084吨,比1998年增长6.5倍;油菜籽7138吨,比1998年增长13.6倍;茶叶158吨,比1998年增长20倍;水果5349吨,比1998年增长12.5倍;肉类总产量19279吨,比1998年增长4.4倍。二是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底,全区组建了生猪、奶牛、鹌鹑、杨梅、花卉、莲藕等产业协会56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个,农村经纪人达260余人。设施农业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3660亩。有规模养殖116户,养殖大户1320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商品猪场5个,鹌鹑存栏135万羽,年产鹌鹑蛋产量4500吨。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培育、引导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2个、省级4个、市级10个和区级9个,培育了“光勋绿产”、“金紫阳”、“梦润鹌鹑”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四是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在产品市场方面,开发区坚持在“名优特”、“无公害”农产品上做好文章,作为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重要抓手。目前,全区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上报农业部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完成农产品注册商标2个,“板桥豆腐干”、“老谢氏”鸡蛋糕、“娄山牌”榨菜、“老村长”牌山野菜等注册商标驰名省内外。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喜人。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四在农家”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黔北农村如火如荼推进,正在造福越来越多的庄户人家,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较好的工业基础,通过20年的科学规划、系统整合,集聚各种生产要素,依托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坚持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现已形成以烟草、家电、汽车、医药、食品、机电为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军工和地方规模工业企业7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企业20家。开发区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推动全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汇川区委、区政府坚持按照“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工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园区规模,增强园区承载能力,着力实施“退城进园”,积极推进高坪工业园区,长征机电工业园区建设进程和步伐,提升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外高桥工业园区和董公寺工业园区发展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凸显,“一园多区”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二是支柱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充分发挥遵义卷烟、贵州珍酒、茅台啤酒等传统烟酒产业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烟酒品质和强化新产品开发。2011年,全区传统烟酒两大行业实现增加值39.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1.2%。利用贵州航天科工集团和贵州航空集团两大军工基地产业,大力发展机电装备制造业。2011年,机电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8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1%。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大。2011年末,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0%;全年专利申请577件、授权392件;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3家,有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2家。2011年荣获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1992年建区之初,辖区内有常住人口7.8万人。到2012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预计达45.8万人,20年间增加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重预计达到70%,比1992年增加了28.4万人。1998年—2012年(1998年建立统计数据库,主要经济指标下同),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53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76万人。

商贸经济繁荣兴旺

从1992年建区之初,开发区仅有4个简陋的农贸市场,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经营户不足800户,从业人员仅有2012人,且多为小吃小百货摊点。如今,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舒适豪华的星级酒店、琳琅满目的大型超市、现代消费的购物广场,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中,一组组历史统计数据印证了开发区商贸经济的崛起和繁荣。该区现已形成电脑、电器、汽车、汽车配件、水果、烟酒、家具、食品、花鸟、农副产品等各类专业市场12个,集贸市场17个。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3亿元,年均增长14.3%。预计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

20年间,区域贸易市场发展迅猛,家电、汽车、耐用消费品、高端产品消费快速发展,假日经济空前活跃,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呈现出贸易兴旺、市场繁荣的景象。以港澳商圈、广珠文化商圈、长沙路汽贸商圈三大商圈为龙头引领消费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港澳商圈位于开发区南部最核心地段,以罗庄家电市场为核心,集餐饮娱乐、酒吧、茶楼、歌舞、网吧、健身吧、迪吧消费为主;广珠商圈以北京华联、世纪美美、国贸广场、欧化家居等卖场为骨干,以肯德基、中高档品牌服饰等连锁经营门店为补充,形成多业态并存、功能分区合理、现代时尚的商圈氛围。长沙汽贸商圈以长沙路汽车城为轴心,向周边辐射,成为遵义互补性的汽车销售、服务产业链条、以及汽车文化商圈。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年来,开发区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积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投资活力持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作为遵义主城区的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全区城乡道路、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通讯得到了长足发展。宽敞的柏油马路,规划有序的园区厂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美观雅致的黔北民居,凸现了20年来该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1998年,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5.2亿元,预计2012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3亿元,是1998年的20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给汇川区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进了坚实一步。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9866元,比1998年增加1526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12元,比1998年增加6052元,实现省委提出“531”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5000美元、3000美元、1000美元)。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支出比重均在不断下降,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其他支出在不断提高,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1%。居民汽车、电脑和电话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

风雨廿年不寻常,勇立潮头谱华章。告别20年的辉煌,汇川人没有小富即安,裹足不前,而是未雨绸缪,再接再厉。开发区是一块金字招牌,既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担子和责任。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汇川人精心描绘新蓝图,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高潮,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汹涌撞击着这片热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颗正在中国西部冉冉升起的“黔北名珠”!

 

延伸阅读:

铿锵步履二十载 再创辉煌正当时

新遵义憧憬新未来 王秉清对话凤凰网专家名博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银合作暨招商引资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仪式在汇川区行政办公中心隆重举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